中国农民制作的假化石使生物演化研究“成果”成垃圾
1999年,辽西一位农民将鸟“嫁接”到恐龙尾巴上,制造了一块假化石,后被人走私到美国,8万美元卖给Utah州一个博物馆,博物馆对其进行保险, 保值160万美元。加拿大Albeta 大学著名古生物教授Philip John Currie对其进行研究, 迅速把研究文章发表在美国《国家地理》上, 此后又是开新闻发布会,又是上电视台报纸宣传他们发现的“会飞的恐龙”, “终于找到了从爬行类到鸟类进化充足的依据”,等等。中国古生物学家徐星等人在辽西村子里那位农民家里,发现了Philip John Currie所研究的那块“化石”模底的另一半,最终戳穿了化石造假的真相。这就是震惊古生物学界的“辽宁古盗鸟骗局”。
1999年10月15日,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召开记者招待会宣布在中国东北地区发现1.25亿年前恐龙和鸟类之间进化的缺失环节——辽宁古盗龙。后经证实:该骨骼化石是辽西一农民使用鸟类和恐龙骨骼拼凑后用烤箱慢烤30多小时而成的。
加拿大Albeta 大学著名古生物教授Philip John Currie
在2009年发生的“最古老猎豹”事件中,假化石也来自中国。当年初,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了丹麦科学家梅·克里斯琴森和中国上海科技馆研究人员黄骥的一篇文章,他们根据一件据称产自甘肃临夏盆地的猎豹头骨化石,建立了一个新种柯氏猎豹,并认为这是世界上最原始的猎豹,由此得出“最古老的猎豹来自中国,而不是北美”的结论。然而,该头骨化石最终被证实是拼接而成。
中科院古脊椎所副研究员盖志琨曾鉴定过一批来自辽西的化石,化石中七八条潜龙呈现跳舞状,姿势与摆设特别整齐,稍有学术背景的一看就是假化石;同一研究所的徐星研究员也见过很多假化石,其中在辽西看到的化石,一半以上被人动过手脚,一点都没动过的化石已经很少见了。在假化石基础上研究出来任何成果都是不可靠的。中国过去奖励那些发Nature与Science杂志论文的研究人员, 一些人因为研究假化石发表了不少“重大新成果” ,而受益不少,实际上制造了堆垃圾。
都是“古盗鸟”惹的祸
□黄艾禾
“古盗鸟”化石不但使得有百年盛誉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颜面扫地,在中国国内也引起了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季强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徐星博士等人之间的一场轩然大波。虽然这场风波已经过去几个月了,但是“古盗鸟”的故事并没有结束。在这场风波中有关的纷争或许只是事情的表面,而事情后面带给人们的思考却意味深长。
“古盗鸟”传奇
“古盗鸟”是一块古生物化石,它产自中国辽宁西部。是谁把它挖出来的,没有人说得出,但肯定是当地的一位农民。这块化石在出土的时候,一定是一堆的化石碎片,这些碎片后来被人粘在了一起,于是,它有了鸟的头,恐龙的尾巴。这块化石在神秘的地下渠道中悄悄流动,最后,出现在美国。
1999年的2月初,一对美国夫妇,犹他州布兰登恐龙博物馆馆长柯泽克斯和他的妻子在一个文物贩子手上看到了这块化石,他们一见便激动得不能自己:当下关于“鸟类起源于恐龙”的理论正是如火如荼,正是苦于缺少证据,这块化石怎么这么合适,一半是恐龙,一半是鸟,简直是为支持这一理论而生的!当下,他们拍下了8万美元,买下这宝贝化石。他们把它命名为“古盗鸟”。
但是柯泽克斯夫妇并不是研究恐龙的专家。这样他们就找到了他们的一位朋友,加拿大古生物学家菲里普·科瑞(Philip Currie)。这位科瑞先生可非同小可,按古脊椎所的研究员们的介绍,可以称得上当今这一行当中研究恐龙的第一人。科瑞先生当然对此很感兴趣,但是有一条,他名气太大,也太忙了,竟然有好长时间奔波在世界各大洲之间参加各种活动,没有坐下来好好看看这块化石。
还有一个问题:这块化石是从中国走私出来的。按照国际学术界不成文的规矩,是不允许以走私化石作为研究对象发表学术论文的,除非你取得化石产出国的同意,或是与该国的同行合作来发表这篇论文,否则你的论文就是非法的。这是为了打击走私。于是,美国方面就开始与中国同行联系,询问是否可以合作研究。他们找过地质博物馆和科学院的古脊椎动物所,最终与后者达成合作意向。古脊椎动物所提出的条件之一就是这块化石在研究完成之后必须归还中国。达成了这项协议,这就有了后来的徐星的美国之行,他是作为合作研究者去的。
徐星在1999年10月方抵达美国。这时他才第一次看到了“古盗鸟”化石。虽然时差还没有倒过来,他已看出这化石有问题:它不像是一只动物的骨骼,像是不同动物的拼起来的,“而且有的地方甚至正反面都拼倒过来了。”但是,怀疑归怀疑,如果要拿出观点,你必须要有证据,这也是做科学研究的一个基本原则。实际在此之前,美国人也不是没有人怀疑过,比如德克萨斯大学的Timothy Rowe教授,这是一位搞CT扫描的专家,他在对“古盗鸟”化石的长达100多小时扫描和拍照过程中,发现它身上有大量的裂缝,一共分成88个碎片。他觉得:“标本的身体和它的尾巴不像是属于一个动物的”。但是,出于对科瑞先生的权威的尊重,也许,也因为自己也已成为了论文的合作者之一,他终于没有向科瑞提出自己的质疑。
“古盗鸟”的研究论文实际在1999年的8月13日就寄出了。首先给英国的《自然》杂志。论文作者排序的第一人是柯泽克斯,接着是科瑞教授、Timothy Rowe教授,徐星作为合作方的代表排名第四。徐星说,论文寄出之前,也确实发到他这里让他过目过,他也曾提了几条修改意见发回去,仅此而已。但是,从美国回来以后,他感到有必要把这块化石调查研究一下。这样,11月,他去了辽西的北票,拿着“古盗鸟”的照片问当地农民有没有见过这样的化石。农民说,好吧,有消息我们会通知你。真该着徐星的好运气,就在他回北京不久,电话就来了,让他去看化石,徐星又赶到辽西,拿着“古盗鸟”的照片反复地核对,天啊,竟会有这样巧的事,这正是那块“古盗鸟”化石下半部的另一面!这里要解释一下:在许多情况下,一块化石在从横剖面分开后,是可以分成凹面和凸面(即阴模和阳模)的,徐星找到的,正是“古盗鸟”下半部即尾部的另一面。他压抑住内心的激动,回到实验室又反复地核对,对着照片,一个特征一个特征地比较,最后认定:没有错!然而这块“古盗鸟”是连着身体部分的,从这块化石上不但可以看出它的恐龙尾巴,而且有恐龙身体,一个驰龙的身体,而决不是那个状似鸟类的身体。没有比这更确凿的证据了。“我可以百分之百地确认,‘古盗鸟’是一块赝品”,他在12月20日发给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电子邮件中这样写道。
在此之前,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编辑们已经陷入尴尬与慌乱之中:11月号的杂志已将“古盗鸟”作为封面专题隆重推出,但预期中的《自然》杂志并没有同时推出科瑞教授等人的论文,文章在8月20日就被打回来了,《自然》的编辑说得很客气:因为出版周期太紧(《国家地理杂志》是计划与《自然》同时登出相关文章的),时间来不及。科瑞等人并不灰心,马上决定改投另一家著名的权威杂志,美国的《科学》。但是,《科学》杂志在审读了文章以后,也拒发了。他们的结论不太客气:“若要说明‘古盗鸟’ 的鸟类特征,还需要更多的证据。“
所以,12月份徐星发来的电子邮件,无疑是斩断了系着达摩克利斯剑的最后一根头发,那把剑冲着科瑞教授、Timothy Rowe教授和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头上掉下来了。
美国人彻底认错。2000年1月21日,美国国家地理协会的网站据此发布新闻,告诉公众,辽宁盗龙化石很可能是不同动物的化石凑成的,3月出版的《国家地理杂志》,发表了徐星的来信,表示正在继续研究和用新技术鉴定,研究完成马上发表。2000年4月7日,美国国家地理协会网站发布了研究的结果:辽宁古盗鸟化石是拼凑的。
我们假设,如果徐星没有发现那块证明“古盗鸟”为赝品的证据标本,事情会怎么样?那么徐星就是心里再起疑,也只好闷在肚里。新近出版的今年10月号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刊登了一篇长达5页的文章《“古盗鸟”化石的来龙去脉》,这是该杂志特约一位资深记者对此事件进行的调查。文章说,如果到今天徐星仍没有发现那个证据,那么科瑞与他的合作者Timothy Rowe仍在享受着新的学术发现的温暖,而买化石的柯泽克斯夫妇今天也将分得一份荣耀。 这是巨大的诱惑啊。为什么Timothy Rowe在扫描时已经发现了化石存在问题时仍然缄口不言?他是心存侥幸──这个谎言又怎么能那么巧就被人揭穿呢?证据并不是容易得到的。而对于科瑞,他是太愿意相信这块化石了。用古脊椎所董枝明教授的话来分析:“古盗鸟事件”本不应该发生,始作俑者可能是一位贪财的化石贩子,做得也不高明,研究者只要深加思考、仔细观察就能看出破绽,可他们没有看出。因为他们都是鸟是从恐龙进化来的倡导者或信仰者,坚信恐龙没绝灭,至今仍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为了论证他们的假说,他们需要这样一个动物,贪财的化石贩子给了他们这个怪物。他们先入为主,颠倒了是非, |
GMT+8, 2016-11-16 08:55